笔缠论初谈操作中的一些细节问题
浏览:351次 收藏:10次 评论:6条
51前都说股票了,51后再恢复正常,继续解〈论语〉还有诸如419、体液之类的东西。今天说点实际的问题,因为,什么理论,最终都要落实到操作。而操作中一些细节问题,是必须要搞清楚的。
首先,你无论如何都应该能看到走势图,至于最小只能看到1分钟还是分笔图,甚至连5分钟都看不到,这问题都不是太大。其次,只要是正常的软件,没有不能看MACD的,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很多人搞不清楚,就是怎么选择看几分钟的MACD。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就是MACD的计算方法决定了,1分钟和30分钟MACD之间并没有实质的区别,只是计算的周期不同而已,而相应的计算是线性的,只是稍微灵敏与迟钝的区别,没有太大的区别。问题的关键是,MACD只是力度比较的辅助,因此,是先定好比较哪两段走势,然后才去选择看是1分钟的还是30分钟的更适宜辅助判断(关系到灵敏度),例如,两段走势,在1分钟上形成很复杂的MACD柱子和黄白线变化,而在30分钟上是很明显的两个柱子面积以及标准的黄白线变化,那当然就选择用30分钟看。虽然由于MACD与K线价格相关,所以一般情况下,30分钟级别的走势变化,经常对应在30分钟的MACD上,但这不能因此而改变先根据中枢与走势运动的分析,然后选出需要比较力度的走势段,最后才用MACD辅助判断的顺序原则。
以上是些小的技术细节,但更重要的,是一些操作心理上的细节。操作上,最开始,一定都是患得患失的。为什么一定要把理论搞清楚?就是先从根子上解开自己的疑惑,知道为什么本ID的理论是如几何般严格精确的,否则,例如你对平面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度的证明有疑惑,一定要去丈量每一个平面三角形去证明才舒服,这样,就永远有心理阴影,是无法去进行正常操作的。理论的探讨,是为了树立操作的信心,当然,还为了对走势有一个精确的分析去指导操作,但其心理层面的意义也是极为重要的。这绝对不能迷信,因为相信本ID而相信本ID的理论,那就是绝对的脑子进水了。而是要从道理、逻辑等方法彻底搞清楚,这样才能无疑地去操作,而不用瞻前顾后。
对本ID理论对走势分析以及操作的绝对性有把握后,以后解决的都是一个操作精确度的问题。一个正确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特别是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因为应用的人的经验与心理状态,其结果自然有很大差异。如何提高操作的精确度,就是一个长期实践的问题。但无论如何,只有在操作中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否则永远都在纸上谈论,那是毫无意义的。
一个最常见的心理就是,看到是买点或卖点了,但买了还跌、卖了还涨,所以下次就不敢尝试了。这在操作不熟练的人中,太正常了。因为,对买卖点的判断,开始时,一定都达不到理论所确立的精确度。毕竟是人,人总有盲点与惯性。例如对于习惯性多头来说,经常就是买早卖晚;而习惯性空头,就是买晚卖早。就算对理论在认识上没问题了,这种习惯性因数也会导致真正的操作与理论所要求的操作时间有偏差。要改变这种习惯性力量,不可能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一般来说,应用理论开始实际操作前,要先看懂所有曾有的走势,能用理论对已有的走势进行分析,如果这都达不到,那当下去操作一定乱。这一步基础达到后,可以先不用真正买卖,可以进行一定的模拟,市场一周5天开着,当下去模拟操作,每次的操作都记录下来,然后不断根据后面的走势来总结,然后发现自己对理论当下理解上的问题,不断修正。当模拟操作有足够把握后,才开始真正的买卖操作。如果一开始就真正买卖,由于绝大多数人,在真的钱上都会方寸大乱,无论操作成功、失败,都会迷失上输赢上,而忽略了操作上的问题。
所以,首先要把静态的、已有的图形分析清楚,然后在进行动态的、当下的分析把握,最后才是实
接下来由笔缠论来详解操作中的一些细节问题,非常值得大家一看的文章。
读完上述,现在大家明白操作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了吧!笔缠论已在上面文章大家作出了详细介绍,相信各位在看了后应该可以搞清楚什么回事了,看了前文还不懂的就来问一问小编吧。
这目标太低了吧[发财了][发财了][发财了]
智能选股“高级进阶版”观点里本周战绩回顾,数据告诉你什么叫做强大和犀利!12月21日周末(本周一开盘前),分享OLED的预期差+主力吸筹盘口模式的三利谱分享后周一十字星给出低吸机会,随后3连阳拉升,
近期特斯拉和蔚来都出现大幅上涨,新能源汽车的火爆也给锂电带来机会!沪指在下半年保持箱体震荡的股票走势,还是表现出明显的韧性,对明年的判断还是偏乐观,但市场的机会还是会来自与部分板块,两级分化会很严重,赚钱不易
次新股波动频繁,目前整体还是横盘股票走势,建议短线操作,后市有冲高适当减
(主力资金动向)主力净流入概念板块前五:大消费,双百行动,参股券商,内蒙古,住房租赁; 主力净流入股票前十:锐明技术、贵州茅台、正邦科技、紫金矿业、安信信托、万科A、中国平安、盛屯矿业、华泰证券、西部矿
亲测实盘,出金也快,总体满意